3月11日,再次从台湾回东山县康美镇钱岗村探亲谒祖的68岁台胞孙剑魂,把老父亲生前珍藏的两件古玩捐赠给东山闽台民俗馆。馆长林财平一下子也记不清,孙剑魂这是第几次来捐宝了。
两件古玩一件是陶瓷养鱼缸,一件是陶瓷燉锅。孙先生说,两件古玩都是70多年前父亲一位陈姓朋友从老家江苏南京带去台湾,后来送给他父亲的。为将两件古玩带回东山,孙剑魂费尽心思,他将两件古玩用泡沫圈进行多层包好,再装进纸箱。担心路上不小心踫坏了古玩,3月10日一大早,从离开台北家中、飞抵金门转口岸码头、乘轮船到厦门,再乘大巴到东山,他背着行李,而将装古玩的13公斤重纸箱抱在胸前。抵达故乡东山岛钱岗村时已是傍晚,孙先生急忙拆开纸箱一看,两件古玩完好无损,他才轻松喘了一口大气。
1949年初在台湾岀生的孙剑魂,父亲母亲都是东山岛人,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三,父亲早年在家乡钱岗村创办一所小学并任校长,母亲在学校当教师。抗战结束,父母亲奉命去台湾接收学校担任教师。1987年11月台湾开放台胞回大陆探亲,为了实现母亲生前“根在大陆,祖家在东山岛,一定要回去认祖”的遗嘱,1988年2月孙先生回东山岛寻根访祖。1990年,孙剑魂带着年迈的老父亲和兄弟姐妹回乡探亲。2008年后,他每年一两次返乡探亲,孙先生都要住在父母亲住过的房屋里。2013年6月20日,作为台北市东山同乡会会长的孙剑魂带团回东山参加关帝文化旅游节,期间参观了闽台民俗馆,喜欢收藏、擅长书法和精通多种乐器的他一下子被馆藏种类繁多的藏品所震撼,“没想到一个普通老农民竟然能办这么大的博物馆,涉台古玩品种多又全,在海峡两岸可谓罕见”……他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觉得自己的藏品也应该属于这里,于是萌生了捐赠家中藏品的想法,“这些藏品搁在家里,只有我一家人知道,如果把它们放在民俗馆,就可以让更多的大陆同胞了解台湾的历史和文化。”
回台湾后不久,孙剑魂慷慨地把父母亲珍藏的扬琴、琵琶、二胡等20多种乐器和20多本潮乐乐谱书籍等,以及180张台湾及世界各地的纸币等藏品,打包装箱,花了4000多元新台币,从台北邮寄给东山闽台民俗馆。
此后,孙先生每年回东山探亲,总要带上一些珍藏品捐赠给民俗馆,其中一个瓷制日本火炉尤为珍贵。这个瓷制火炉是日本人侵占台湾时带去的,日本从台湾败退时一个身无分文的日本残兵流浪到孙先生的家里,拿这个火炉换了孙先生母亲10粒鸡蛋和几个地瓜。“这个火炉虽然不是很值钱,却见证了日本侵占台湾惨败的历史。”孙先生说。
孙先生退休10年来,一直热心于社会志愿者慈善事业。他说,在台湾家中还珍藏着东山籍台胞60年前创办的中华潮乐团留下来的30多件锣鼓和乐器等物品,因不好邮寄,只等日后分批带回东山送给民俗馆。孙剑魂这一种“木不忘本、水不舍源”的故乡情,令人肃然起敬。
闽台民俗馆犹如历史的一面镜子,留下了两岸民众共同的民俗记忆,参访的台胞无不为之“点赞”。林财平馆长说,闽台民俗馆就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可以让两岸民众记住乡愁,重温共同的民俗记忆……
3月11日,台胞孙剑魂(右)向东山闽台民俗馆捐赠家中珍藏的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