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代表曾提9要求,企业只承诺整改其中之一
一位村民代表称,他们一次性提了9个要求,当时企业只承诺整改第一个要求,其余的均不答应。故而,村民们到企业拦路堵门。而前天堵完路后,当晚,镇村干部入户做工作,给每户200元,“说是给每家拖地清扫的费用”。
至于这200元清扫费的出处,康美镇城垵村村支书佘吉文表示,有事要忙,没空介绍。
村民昨反映,4名村民代表在堵路现场被当地派出所民警带走。对于此事,东山警方透露,派出所确实抓了围堵旗滨玻璃的村民,但是抓了多少人,因何故被抓,需要东山宣传部门统一发布。
村民代表此前提出的部分要求如下:
1.消除企业生产噪音、异味、粉尘;
2.设一个环保监测站到村里;
3.村里每年要轮流派驻4个环保监督员进企业;
4.企业一年要给村民体检一次。
【7年里变化的小渔村】
“2007前,村里环境可以说是东山最好的”
“2007年以前,我们村天蓝海绿,可以说是东山环境最好的。”回想起从前的城垵村,村民佘女士感慨不已。
佘女士说,以前这里是一个安静的滨海小渔村,村里人忙时,有的在家种地,种些芦笋、地瓜、花生,有的则从事海上养殖,有的去近海捕捞,怡然自得。
2007年,漳州旗滨玻璃落户东山城垵村,村民们大部分的土地都被征用,“当时的价格是1亩1万元,太低了,村民们虽然不愿意,但是政府要发展经济,我们也只能配合”。
“2008年后,生产线增多,环境越来越差”
随着漳州旗滨玻璃项目的推进,工地建设时的噪音、灰尘、震动,让比邻而居的村民们难以忍受。佘女士说,当时村民们就投诉过。2008年年底,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第一条生产线投产,伴随而来的,则是村民对当地环境恶化的不满。
“开始时噪音大,气味难闻,然后发现家里粉尘也多了。”佘女士说,生产线是越来越多,可是当地的环境也越来越差。如今,城垵村村民的主要家庭收入就是靠外出打短工,“没有土地,连工作都没有,漳州旗滨玻璃当初都不面向我们村招工,即使是现在,本村在厂里工作的也不超过50人”。村民们说,对于这个小村庄,漳州旗滨玻璃这个县里的明星企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明显利好。(海都记者 肖和勇 陈青松 苏禹成 杨清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