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13日讯 在漳州市南靖县靖城镇阡桥村,有座有应公妈庙,造型独特。它建在一只乌龟上面。因此,又被称为“龟驮庙”。昨日,在村民的指点下,海都记者前去一探了究竟。
有应公妈庙管委会理事负责人介绍,这庙祭拜的是无主的冤魂,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漳州知名学者许初鸣猜测,该庙可能与漳州市区的“南太武水石龟庙”一样,实际上是建在一个乌龟形状的墓冢上。
乌龟头从庙下方探出,上方还有一个凉亭遮风挡雨
讲述:龟背上驮庙宇 寓意吉利长寿
这座有应公妈庙,位于阡桥村的林厝埔。庙不大,建在一座高高的水泥台上。一只乌龟,从庙前的水泥台阶下探出头来,伸长着脖子,双目炯炯有神。乌龟头用水泥材质塑成,锃亮锃亮的。
绕着庙台走一圈,在庙台的左右两边,是乌龟的四只脚;背后,还拖着一条两米长的尾巴。如此一来,有应公妈庙就像是被驮在乌龟背上。庙里供奉的是一块“圣敕令林厝埔有应公妈”牌。
这独特的造型,其中有何典故?有应公妈庙管委会理事王阿坤介绍,林厝埔如今居住的都是王姓后代。在姓王的迁来此处前,是姓林的在此居住,林厝埔的地名也由此而来,可追溯到宋朝。王姓祖先在元朝末年搬迁来此时,这座庙就已经存在,至今至少有600多年历史。
王阿坤说,以前,有应公妈庙建在一座土堆上,土堆的形状很像一只乌龟。几百年来,不管多大的洪水,庙都不会被淹。村民觉得吉利。1985年,重修庙宇时,就根据土堆的形状,用水泥塑造了一只乌龟的形象出来。乌龟代表着吉利长寿,因此,村民很喜欢带着小孩去摸乌龟的头部,希望他们可以健康成长。
王阿坤介绍,这座庙祭拜的是无主的冤魂。这与漳州市区的“南太武水石龟庙”一样。
漳州市区南太武巷的“南太武水石龟庙”,庙堂里并无神案与神像,整个庙室里就一座坟墓,坟墓砌成龟背状,龟头即坟墓前嵌着的石碑,上面镌刻“众魂大墓”。庙里有一个200多年的香炉,上面刻着“水石龟大众爷”。
据当地南太武社的《郭氏家谱》记载,“众魂大墓”里放着“金斗”(装骸骨罐子)和几个骷髅,都是死于“长毛反”(指太平天国残部)百姓的遗骸,“众魂”就是没人敬祀的孤魂。
猜测:墓冢修成乌龟状 祭拜无主孤魂
漳州市知名学者许初鸣研究、走访过许多漳州本土的寺庙及风土书籍。他表示,漳州市区也有一些有应公妈庙,祭拜的都是无主的冤魂。不过,将庙宇建在乌龟背上,还是第一次听说,极为罕见。
而市区的“南太武水石龟庙”,许初鸣也曾去走访过,是一座大众爷庙。许初鸣说,有应公妈、大众爷都属于孤魂信仰。有应公妈庙、大众爷庙,多建于死者骸骨发现或罹难处,并同时修上墓冢、设骨灰坛或金斗,用以祭拜。
许初鸣说,“南太武水石龟庙”就是结合墓冢祭拜,它的墓冢被修成乌龟形状。也许靖城这座有应公妈庙,也是建在一座墓冢上。为了讨吉利,祭拜的信众把墓冢修成乌龟形状,后人又在此基础上加工。
之后,海都记者在网上检索后发现,还真有不少墓修成乌龟形状的,最典型的就是陈嘉庚先生的墓冢了,它是由13块水磨辉绿岩石拼合而成的龟壳形。
说汝知影
龟壳墓:又称龟甲墓,是一种坟丘像龟壳一样的坟墓。在中国沿海一带的福建、广东等地十分流行,在台湾、琉球群岛也十分普遍。但这种墓在中国内陆和日本本土都不存在。
中国南方的龟壳墓形状为,墓的顶部为乌龟壳状,龟壳下面埋着死者的棺材。而龟壳的头部位置竖立着死者的墓碑。墓的外侧有一圈Ω型的石头围着。(词条来源维基百科)(海都记者 黄颖 戴江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