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走过的十年,洪奋强说,虽然经历了不少困难,但如今文庙国学教育模式已然成熟——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与西桥街道纪工委合作,开设廉政教育讲坛;与闽南师大文学院合作,定期举办国学讲座;一批国内知名国学教育大师还先后到此开课讲学。
然而文庙国学班开设之初,令洪奋强最头疼的难题,却是师资不足,“来授课的老师就几个,有时遇到周末大家都有事,都来不了”。
为了改变窘境,文庙国学班一边办孩童班,一边办师资班,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学习培训,储备师资。
让洪奋强振奋的是,当初的无奈之举促就了爱心的传播。在闽南师大就学期间,康艺琳曾到文庙师资班培训,帮忙带孩子。如今,大学毕业回老家当老师的她,已是龙海古林岩寺国学班的教学骨干。类似小康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毕业后在工作所在地继续从事国学教育的,不下十个。
在漳州南山寺的国学班,耳濡目染志愿者辛苦的付出后,家长欧延彬主动提出加入进来。他说,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榜样,让孩子懂得感恩回馈社会。
让孩子知书达理受益终身
在公益人士的积极推动下,漳州国学教育逐步走上正轨,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在西桥计生办工作的李女士深有感触:“儿子刚上小学时,学习不认真,特别‘蛮皮’。”在单位同事的建议下,她把儿子送进了文庙国学班。“三年坚持下来,儿子不仅学习成绩上去了,也变得懂事。”吴女士表示,如今儿子已是小学毕业班,学习压力大,但她还是坚持每周带他过来。
“在基础教育过程中,经典国学教育可以说是青少年传承文化精华、增加知识积累和提高语言水平的必要手段。”曾多次参与公益国学事业的闽南师大王教授表示,能让孩子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终身受益的有高度的东西,国学就是一个重要角色,不可或缺。
对于下一步打算,多位受访老师都表示,将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并努力优化国学课堂教学。漳州市图书馆国学班林晓玲老师说,她们将尝试通过播放课件、音乐、动画等方式来教授国学,努力让课堂更生动形象。
除了把有趣的故事融入国学课堂中,让孩子们在听故事和做游戏中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外,漳州文庙国学班近期还邀请中华吟诵中心的老师来上吟诵公开课,让孩子感受什么是真正的“读书歌”。(福建日报杨特团 林立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