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一群爱心人士十多年来积极推动公益国学教育,边教学边培训师资,努力让传统文明在千年古城扎根发芽—— 古城传出朗朗诵读声公益国学班办了10多年
场景一:“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10月4日上午,漳州市文庙里朗朗诵读声此起彼伏。循着声音走近,映入眼帘的是30多名孩子正在老师的带读下朗诵《弟子规》。组织者洪奋强告诉笔者,文庙国学公益班从2006年开办,至今已10年。
漳州文庙国学班正在授课。
场景二:10月5日上午,在漳州市南山寺进门左侧的一间偏房里,近20名小孩子在两位老师的辅导下高声诵读《论语》。负责人是芗城区实验小学的郑迎春老师,她说,这里的公益国学班早在2001年就由佛青会创办,至今近15年,是漳州公益国学班中最持久的。
据郑迎春老师介绍,漳州的国学班大多采取开放式混龄教育,孩子随到随学,授课的主要模式是诵读吟唱、简要讲解、互动体验、实践体验等,以教授《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为主。授课时间大多在周六、周日,参加的学生一般年龄在7至13岁之间。
目前,漳州的公益国学班有一定规模的就有十几个。
国学教育的坚守和传承
每到周末,郑迎春老师便如约来到国学班为孩子们上课,15年来她的这个习惯从未改变。小学语文老师的先天优势,让郑老师很早就发现了国学的教化功效。她从2000年开始行动,从南山寺小小的公益国学启蒙班,到文庙的公益国学班、漳州市图书馆的国学班,漳州市区的十几个国学授课点几乎都留下她的身影。郑老师说,在国学的广阔天空下,带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她的快乐所在。
无独有偶。2006年暑假,洪奋强约上一批文友,在漳州文庙举办为期半个月的封闭式的国学夏令营,辅导自家的子女。半个月时间很快到了,就在大家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不少家长慕名前来咨询,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参加进来。洪奋强与文友商量后,决定定期在这里开设公益国学班。